There is a special restaurant at 13F in Formosa Plastic Building.
*******
「招待所」一直在媒體的渲染之下,給社會大眾負面的觀感。
筆者就隨便舉兩個例子,首先是第一則蘋果日報在2006年12月17日的報導。
標題是「蔡銘杰家族 供扁嫂400萬發票」,如果你繼續看內文的話:
「讓外界不得不再重新檢視企業「私人招待所」在政商網絡裡的重要性。」
這句話點出了企業搞私人招待所的必要,然後又引用了其他招待所的案例。
「三年多前新瑞都政商弊案爆發,各界才發現開發金前董事長劉泰英
設於北市忠孝東路巷內民宅「8樓」的招待所,竟是各路弊案相關人馬交會的平台」
上面兩句話看到了一件事,設招待所在東區,而且樓層要高。
另一則新聞,是TVBS在2006年6月4日的報導,我就節錄內文:
「涉及台開案的寬頻房訊總經理游世一,
在宜蘭縣有一棟將近6百坪的透天別墅,做為他的私人招待所」
很好,搞招待所真的是企業大老闆的專利。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像媒體附上的圖片:「有多名神祕女子出入」
這才叫做招待所對吧!
顯然招待所都要政商名流才弄得起來,而且還要有利人士才能進出。
這對我們一般人而言好像太難了點,不過沒想到給我們等到這一天了。
今天到台塑招待所用餐,就是那個跟多數台灣人都有關係的台塑。
台塑每次被票選為台灣前十大民營製造業,弄個招待所好像很合理。
雖然王老先生總是給人簡樸的形象,顯然他也不否認招待所的重要性。
因為謝師宴的關係,班代決定辦理謝師宴。
即使最近廉政屬表示教師在口試前用餐,恐違反廉政倫理規範。
但是口試跟用餐的對價關係難以評估,謝師宴是傳統。
或者說是台灣學生的「歷史共業」,不辦好像才是違背倫理。
透過班代他哥的關係,我們這屆今年在台塑招待所吃飯。
敦化北路,算是台北市東區,符合第一則新聞的要件之一。
然後藏身在台塑大樓的13樓,樓層也夠高。
雖然我不知道13這個西洋不吉利的數字怎麼會是招待所樓層。
也許王老先生他老人家不拿來招待外國人。
如果沒有人帶,多數人絕對不知道13樓有這麼一個招待所。
事實上是要搭電梯到12樓,才知道有這個地方。
在辦公室格局為主的台塑大樓,很難想像有這麼一個招待所。
一個轉角處,看到這麼富麗堂皇的地毯。
加上很刻意的西式雕刻柱,顯然這裡就是招待所。
樓梯走上去一看,我更相信這裡是招待所了。
大塊的大理石地磚還有牆面,跟樓下完全脫節。
沒有看到牆上這面台塑的關係企業商標。
你真的不會相信這裡是台塑搞出來的。
然後看到裡面很多小桌子,肯定是要用餐的。
不過呢,我們需要隱私或者說避免製造聲響而引起注意。
於是謝師宴就在包廂裡面進行,兩張大圓桌在裡面。
桌上擺著有點不合時宜的黑松芭樂汁跟酸梅湯。
不忘加上台式小菜,筍乾、花生、青豆還有醬油醃蜆。
吃中式餐,但是又放上西式才有的餐巾。
好一個中西合璧,如果知道他們供應排餐也就不意外了。
第一道菜,鵝肝醬沙拉。
第二道菜,鳳梨蝦球加上綠花椰菜。
我合理懷疑這花椰菜是班代在某助理婚禮上接到的男生捧花。
看似蝦鬆,又不是蝦鬆的菜。咬下去是清脆的蔬菜。
錢鰻燉湯
高潮來了,一頭牛只能做六客的台塑牛排。
但是我們吃的不是帶骨的台塑牛小排。
而是切幾塊,彷彿到好市多也吃得到的試吃牛排。
不過量雖小,也讓同學們印象深刻。
而且從此可以跟人家說:我吃過台塑牛排!
看看那切塊的蒜頭,你可以得知肉塊的大小。
咖哩螃蟹
干貝絲燴蔬菜
甜點,沒記錯裡面包紅豆
再來一道甜點,你也許吃過的石花凍。
(對不起,經證實只是愛玉而已。石花的口感是很硬的!)
以上就是我們謝師宴的情況,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餐。
上面都是服務生直接分盤好,送到你桌上。
一度造成多數人的錯覺:怎麼一直在上小菜?主菜勒?
不過這就是台塑招待所的情況。
我想合理的解釋就是多數人來這裡的目的是談生意不是吃東西。
個人覺得沒有順便在這邊舉行口試也算可惜。
*******
也許聽到了招待所,所以所上老師很多後來都沒來。
至於大家關心的價位,「不要問,很恐怖」。
招待所本來就是有招待所的行情,這樣你懂了嘛?
不過我相信與會同學多數人當天晚上都跑去吃宵夜了。
即使是戒吃宵夜的人不破戒也難。
可惜,沒辦法吃到台塑招待所最有名的排餐。
多到吃不完,然後可以用公文紙袋包回去,這是真的嘛?
我們還是揪一揪,來去聯一西餐廳吃一頓吧!
您也許感興趣的文章
君品茶苑牛排吃到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