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a special restaurant at 13F in Formosa Plastic Building.
*******
「招待所」一直在媒體的渲染之下,給社會大眾負面的觀感。
筆者就隨便舉兩個例子,首先是第一則蘋果日報在2006年12月17日的報導。
標題是「蔡銘杰家族 供扁嫂400萬發票」,如果你繼續看內文的話:
「讓外界不得不再重新檢視企業「私人招待所」在政商網絡裡的重要性。」
這句話點出了企業搞私人招待所的必要,然後又引用了其他招待所的案例。
「三年多前新瑞都政商弊案爆發,各界才發現開發金前董事長劉泰英
設於北市忠孝東路巷內民宅「8樓」的招待所,竟是各路弊案相關人馬交會的平台」
上面兩句話看到了一件事,設招待所在東區,而且樓層要高。
另一則新聞,是TVBS在2006年6月4日的報導,我就節錄內文:
「涉及台開案的寬頻房訊總經理游世一,
在宜蘭縣有一棟將近6百坪的透天別墅,做為他的私人招待所」
很好,搞招待所真的是企業大老闆的專利。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像媒體附上的圖片:「有多名神祕女子出入」
這才叫做招待所對吧!
顯然招待所都要政商名流才弄得起來,而且還要有利人士才能進出。
這對我們一般人而言好像太難了點,不過沒想到給我們等到這一天了。
今天到台塑招待所用餐,就是那個跟多數台灣人都有關係的台塑。
台塑每次被票選為台灣前十大民營製造業,弄個招待所好像很合理。
雖然王老先生總是給人簡樸的形象,顯然他也不否認招待所的重要性。
因為謝師宴的關係,班代決定辦理謝師宴。
即使最近廉政屬表示教師在口試前用餐,恐違反廉政倫理規範。
但是口試跟用餐的對價關係難以評估,謝師宴是傳統。
或者說是台灣學生的「歷史共業」,不辦好像才是違背倫理。
透過班代他哥的關係,我們這屆今年在台塑招待所吃飯。
敦化北路,算是台北市東區,符合第一則新聞的要件之一。
然後藏身在台塑大樓的13樓,樓層也夠高。
雖然我不知道13這個西洋不吉利的數字怎麼會是招待所樓層。
也許王老先生他老人家不拿來招待外國人。
如果沒有人帶,多數人絕對不知道13樓有這麼一個招待所。
事實上是要搭電梯到12樓,才知道有這個地方。
在辦公室格局為主的台塑大樓,很難想像有這麼一個招待所。
一個轉角處,看到這麼富麗堂皇的地毯。
加上很刻意的西式雕刻柱,顯然這裡就是招待所。
樓梯走上去一看,我更相信這裡是招待所了。
大塊的大理石地磚還有牆面,跟樓下完全脫節。
沒有看到牆上這面台塑的關係企業商標。
你真的不會相信這裡是台塑搞出來的。
然後看到裡面很多小桌子,肯定是要用餐的。
不過呢,我們需要隱私或者說避免製造聲響而引起注意。
於是謝師宴就在包廂裡面進行,兩張大圓桌在裡面。
桌上擺著有點不合時宜的黑松芭樂汁跟酸梅湯。
不忘加上台式小菜,筍乾、花生、青豆還有醬油醃蜆。
吃中式餐,但是又放上西式才有的餐巾。
好一個中西合璧,如果知道他們供應排餐也就不意外了。
第一道菜,鵝肝醬沙拉。
第二道菜,鳳梨蝦球加上綠花椰菜。
我合理懷疑這花椰菜是班代在某助理婚禮上接到的男生捧花。
看似蝦鬆,又不是蝦鬆的菜。咬下去是清脆的蔬菜。
錢鰻燉湯
高潮來了,一頭牛只能做六客的台塑牛排。
但是我們吃的不是帶骨的台塑牛小排。
而是切幾塊,彷彿到好市多也吃得到的試吃牛排。
不過量雖小,也讓同學們印象深刻。
而且從此可以跟人家說:我吃過台塑牛排!
看看那切塊的蒜頭,你可以得知肉塊的大小。
咖哩螃蟹
干貝絲燴蔬菜
甜點,沒記錯裡面包紅豆
再來一道甜點,你也許吃過的石花凍。
(對不起,經證實只是愛玉而已。石花的口感是很硬的!)
以上就是我們謝師宴的情況,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餐。
上面都是服務生直接分盤好,送到你桌上。
一度造成多數人的錯覺:怎麼一直在上小菜?主菜勒?
不過這就是台塑招待所的情況。
我想合理的解釋就是多數人來這裡的目的是談生意不是吃東西。
個人覺得沒有順便在這邊舉行口試也算可惜。
*******
也許聽到了招待所,所以所上老師很多後來都沒來。
至於大家關心的價位,「不要問,很恐怖」。
招待所本來就是有招待所的行情,這樣你懂了嘛?
不過我相信與會同學多數人當天晚上都跑去吃宵夜了。
即使是戒吃宵夜的人不破戒也難。
可惜,沒辦法吃到台塑招待所最有名的排餐。
多到吃不完,然後可以用公文紙袋包回去,這是真的嘛?
我們還是揪一揪,來去聯一西餐廳吃一頓吧!
您也許感興趣的文章
君品茶苑牛排吃到飽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君品茶苑牛排吃到飽
U.S. Prime Steak.
(雖然我覺得替代役哪算是在當兵)
In Palais de Chine, Taipei.
*******
最近剛好我朋友退伍,請他吃飯慶祝重返人間也是很合理的事。
然後又剛好有旅展,我就買了君品的餐券。
主要是看到有U.S. Prime等級的牛排吃到飽。
美牛的議題現在正夯,那就趁機「躬逢其盛」也好。
君品位在台北京站那邊,交通其實很方便。
這裡是我第一次來啊!
一進去就看到富麗堂皇的裝飾,燈光昏暗的歐洲風。
正確的來講,應該是中式跟法式混和的風格。
電梯裡面也是一樣,十分的高級。
用餐的地方是「茶苑」,主要就是牛排吃到飽。
另一邊是「漢堡吃到飽」,這個我跟我朋友實在沒興趣。
開玩笑,花一樣的錢去吃漢堡...
茶苑的外面的裝潢也是很歐風,但是茶苑這名字真的很中式。
茶苑裡面的風格就是這樣,很抱歉相機不好。
座位的差異也蠻大的,我們後來有要求換座位。
餐廳裡面的告示,大概是美牛爭議真的很大。
現在已經改成是紐西蘭的莎朗牛排吃到飽。
這裡面也沒有點菜的麻煩,就是只有這一種牛排可選。
之後會先上麵包、沙拉還有濃湯。
這就是麵包,我個人覺得非常的普通。
有注意到嘛?附的奶油是總統牌的。
這算是好的奶油,一些西點都會指定使用。
沙拉要哪一種也沒得選。
濃湯是南瓜濃湯,也是沒得選。
不過呢,今天的重點是吃牛排啊!
其他我就可以不計較了,先上來牛排再說。
擺盤大致上就是這樣,牛排加上馬鈴薯泥跟紅蘿蔔。
牛排的熟度也沒得選,就是爐烤再切片的牛排。
切開之後是這樣,給大家看看熟度。
個人感覺血水的程度大概在六分熟左右。
肉質真的還不錯,所以到後面我決定不加醬料吃。
只加桌上放的鹽。相較之下,醬料的味道真的很重。
最後的甜點,非常普通。
就是少少的烤布丁、冰淇淋加上布朗尼。
另外批評一下,餐巾用不織布製作的。
重量不夠,很容易掉到地上。
*******
整體而言,食材的品質真的不錯。
但是我們都認為服務的水平是不及格的。
訂位的時候打電話,說之後會再回電給我確認。
結果我沒有等到電話,還是我自己打去問的。
電話中確認沒有問題。
等到了現場,竟然跟我說不在名單上。
還問我是不是用其他名字訂位的。
等了一下,終於跟我說有在名單看到了。
(推測是拿預備桌出來,因為一開始的位置真的很差)
以這個不低的價位,服務不應該是這樣。
雖然評價不是很高(因為服務拉低了評價)
如果你想要招待最重要的人,君品茶苑還是可以考慮。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如何準備期刊閱讀
My experience about journal reading.
*******
身為一個大學畢業後直接服役,進入職場一年多又返回學校,然後又經過跨領域的挑戰。經過一連串撞牆期而沒有真的跑去撞牆,現在接近畢業離校尾聲的研究生,我的心裡其實是百感交集。最近老闆說要開始交接,他認為我做的東西在畢業之後,如果沒有完整交接,學弟妹就不會了。但是我相信一件事,如同在公司上班一樣的心得:「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沒有你就不行了,就算沒有你一樣可以運作的很好。」何況是當研究生這件事,學問的深度理論上沒有博士班這麼高深,最終目的也不是要拿到世界級的專利或是諾貝爾獎(當然你做到準備直升博士班,我也恭喜你跟無限的崇拜)。真的沒有了不起到一個新生獨立研究就做不出來。但是如果把交接工作這件事情解讀成老闆為了省事,一切的理由就豁然開朗了。
我一樣認真在準備交接我的研究,我也沒有把握繼續做我題目的升碩二學弟可以在接下來的一年會非常順利。(我當然希望他可以非常順利,身為本科系且比我智商還高,應該是可以有自己的成果)但是要交接給新進的碩一,我覺得交接給他我這兩年來在「報Paper的心得」可能比較實用。如果不是我小題大做,報Paper真的是一件博大精深的事情。至少對一個研究生是一種非常專業的訓練,你可以從中學到挑論文的技巧、看論文的技巧、英文閱讀的技巧、重點整理的技巧與組織知識的能力,從我這篇心得順便看看怎麼投機取巧?請大家容我野人獻曝吧!
報Paper是研究室的角力場
身為一個北投地區研究內容以醫學、生命科學為主的學校,報Paper對很多科系可能是必要的經驗,掛上書報選讀、專題研究等等課程名稱之後,每個研究生輪番上陣在所難免。一個系所內每一個老師的學生都逃不過,在上台報告的過程中會遇到老師的問題、同學的好奇,如果你不能安全下莊,幾次之後可能大家對你的觀感就是「這個人的邏輯表達能力有問題」。接著研究生的定義就變成「被人研究」,搞不好所上老師或同學對你的能力就有成見了。講的庸俗一點,我是一個非常愛面子的人。高尚一點講,我是好勝心很強的人。我跟我老闆曾經很自信的講過「我哪一次在眾人面前報Paper時讓師父丟臉?」自我意識到報Paper是實驗室研究實力、程度之間的角力,進一步影響你老闆在這個所上的威信是很重要的。在一開始就提醒上路新手這件事,會不會讓人比較積極?
找一篇好報的論文不容易
其實找一篇期刊論文不是很難,每個人不管系所,自己的專業領域就是有現成的重要期刊。然後每個期刊本來就有點數(Impact Factor),按照規定挑一個達到分數的期刊文章來報就好。針對點數,所上應該都有規定最低標準,報告之前先確認一下就好。不要選了Paper且最後認真讀完,老師們表示這一篇不能報就尷尬了。不能報的原因還有可能文章屬性是Review Paer回顧單一主題重要的研究成果、Software介紹新軟體或只是研討會文章,加上時間久遠。通常會要的就是貨真價實的Research Article,對主題完整的研究,從動機、方法到實驗流程、實驗材料、結論都完整的報告。目的是去感受這個研究的精神跟創意,然後自己再去做批判性思考。時間久遠的Paper不是不能報,而是可能早就有學長之前已經報過,大家要看的是一年以內的新方法。時間久遠,可能也是經典的研究案例,你確定你可以報告到這些理論上比你還要熟悉作法的老師、博班學長不會從頭電你到尾?
我知道很多人會從論文的頁數作為挑選的參考,但是這個方法的實質意義不大。從這個觀點,可能相對頁數少的Review Paper不見得好報,因為你要看很多的參考文獻才能有完整的概念,經過這樣而花的時間不會比較少。Software或是Technical Note也是,沒有細講演算法也會讓你看這篇Paper是一知半解,知道用什麼演算法或是統計方法沒有,其他人請你解釋一下這兩件事情,若底子不夠厚很容易就倒台了。我的經驗是如果再把報Paper的等級分成系所級或是自己實驗室級,後者還勉強可以報Review或是Software。但是還是要準備多一點內容,尤其我研究領域的Software,常常總共只有兩頁。以時間的角度,要撐過三十分鐘到一小時是有困難的。
換題目很正常 要學會習慣
選好了Paper開始苦幹實幹,要從內容自己組織出完整的閱讀心得,這是階段性的任務。如果順利完成通常是兩個原因:你的理解跟本身實力真的很夠,閱讀完成很正常。再來就是這篇論文本身真的很簡單,所以也不用花太多精神真的可以報完。(遇到狀況二請小心,等等被人家說報的太簡單)「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是我讀論文時常出現的感觸,一篇論文竟然沒辦法完全讀完,結果可能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我所謂的深陷其中,是指沒有當機立斷換題目。我覺得這個認知對一個新手研究生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生做了一年換題目的事情時有所聞,所以報Paper準備到決定換一篇有什麼好意外?我後來的心得是這樣,只要一篇Paper我認真看了三次還不行理出個頭緒,我就會準備換題目、挑新的Paper。協助理出頭緒的方法還包括用手畫魚骨圖或者心智圖去整理,然後逐一擊破每一個關節。所以啦!不要在一篇Paper上耗太久的時間,你自己看了三次都覺得沒有收獲,真的可以把這一篇提前結案了。不然到後面真的會消耗掉自己的時間還有精神,原本一手好牌被打成爛牌。我的資質很低,一篇Paper要至少完整看六次才能弄出一個井然有序且合乎邏輯的報告。預估使用的時間是一個月,包含投影片製作。所以真的要注意一下被排到的上台報告日期是什麼時候。
報告時間的掌握
每個人的報告時間都是一樣,以一堂課一小時來說,你就是準備可以讓你在台上撐45到50分鐘以上的報告,還不算老師跟同學的發問時間。掌握好時間是很重要的,太短的報告會讓人覺得草率,太長的報告要用到「加時補時時間」也不見得同學都有耐心,會引起大家下課的躁動。報告配合投影片是一定的,投影片的張數跟報告時間理論上有一定程度的關係。假設學術界跟專業的報告不能用「高橋流」的話,我認為一張投影片平均的時間兩分鐘,加上標題姓名與最後一張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要撐得過45分鐘到1小時的報告,投影片要在25張以上。以我來講,這個概念評估會不會太多或太少真的履試不爽。
一張投影片兩分鐘,我的想法是多數人對一張投影片的注意力加上你的報告,花的精神大概最多只有兩分鐘。(當然,如果你亂做投影片可能只有三十秒)超過這個時間,也許就沒有耐性了。此外,要思考一下這張投影片可能造成的攻防戰,投影片上的內容會遇到怎樣必問的問題,也許負責這門課的老師是故意問給其他人知道。我認為這是做球給自己殺的時候,故意製造一些他會讓自己回答的很有把握的問題,讓整個時間一樣控制在兩分鐘。當然做投影片又是另一門學問了,不在本篇心得的討論範圍。
如果只剩下一個星期
只剩下一個星期,即週五要報告,今天已經星期一了。這種狀況如果發生在自己實驗室的例行性內部論文閱讀活動,其實還比較好解決。如果是系所級的,真的請你自求多福。除非你不眠不休加上天賦異秉,本身對要報的東西就有雄厚的基礎,一個禮拜就夠你準備充分。不然用一星期準備,我真的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
如果只剩一星期,然後研究或是外務又很多。我的作法是開始做整理包了,把這陣子所有看過的同主題論文都拿出來,一一報告他們的精隨與解決問題的重點(講自己知道、看得懂的部分就好),加上必要個人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聽起來很高深,實際上就是要你不去認同這篇論文,去找可以攻擊的地方。個人看法:攻擊的方式可以有通則!例如從該研究使用的數據下手,質疑他是不是用對自己有利的數據,這個數據的特色是什麼?從該研究比較的對象下手,質疑這個研究裡面用的工具是不是已經有新版?作者故意挑對自己有利的比較,如同商業上的宣傳一樣。要進一步確認這點,還要留意一下論文發表與新版工具推出的時間,不然這項質疑是沒有意義的。
聽好了,這個論文大亂鬥的方法僅限用在實驗室內部論文研究。你要用在系所級報告,建議真的要小心。我覺得可以放在最後個人心得報告的地方,表示你還有做額外的功夫。
不要讓論文報告一直打擊自己信心
做任何事情本來就是需要建立在成就感跟別人的肯定,報Paper也是一樣。但是這中間的奧義也不是我這三千字小語講的這麼簡單。追根究柢,就是個人做事情的積極程度加上一點技巧而已。我相信一個每次報告都被修理的人,讀研究所讀到會很挫折,甚至會覺得畢業非常遙遠。畢業典禮到後來真的只是形式,跟大家一起穿戲服當臨時演員的一天。
回顧自己剛進研究室的時候,幾次內部報告也不甚理想,連流暢度、完整講完一篇都有問題。到後來學習怎麼小小的投機,從挑Paper開始做時間管理,並配合報告時「隱惡揚善」的作法,讓自己的曝險缺失少一點,整個情況也不致於像一開始這麼糟糕。常常被人家因為報告報得爛而失去自我的尊嚴,到最後對研究工作消沈實在很不划算。
研究生需要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個人報Paper的準備方法,就留給你批判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