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urveyed some cloud storage service.
Including the space and api, pros and cons (my opinions).
*******
最近研究生物資訊工具,嘗試讓一些工作流程跟資料輸出到雲端。
對多數人而言,自建雲端儲存的挑戰太大。
基於穩定或是意用的考量,還是現有的服務比較實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倒也很難」、「不用買設備」。
我其實沒有很了不起的研究,只是在工作流程的串接。
讓幾套生物資訊工具輸出的結果互相被利用,最終結果儲存到雲端。
我評估的重點不外乎大家最在乎的空間大小。
另一個重點就是底層的開發工具或是API,特別是命令列的部份。
生物資訊工具都在Linux下操作為主,而且沒有圖形介面居多。
假如要用Shell Script包流程,CLI真的很重要。
(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
以下就選定幾個雲端服務,提出我粗淺的看法。
當然啦!出發點就是「生物資訊應用合適與否」。
是我主觀的需求認定,我的聲音大家就多包含了。
Dropbox
Dropbox用的人最多,應該說是世界級的服務。
但是容量算是最少的,少少的2GB。
想要付費擴充,無奈方案的選擇性太少。
只有50跟100兩種容量的選擇,不然買企業的團隊帳號。
50跟100美元,也超過很多人的心理門檻。
Dropbox提供的用戶端工具也最多,包含我最需要的CLI介面程式。
這個之後再來介紹,告訴大家怎麼裝、怎麼用。
目前我也用Dropbox CLI配合Shell Script完成流程架接。
另一個優勢:版本控制,Dropbox可以記錄上傳的檔案版本。
其實原理就是在一開始上傳時就比對,然後記錄差異。
很可惜的是,多數人都不知道,也不會去用這個功能。
Min.us
最近忽然很紅的雲端儲存服務,至少在我朋友之間是這樣。
一註冊帳號就給10GB,推薦一個人:雙方各得到多1GB。
當然也不是無限上綱,最多得到50GB的免費空間。
單一上傳檔案可以到2GB。
官方提供的用戶端程式真的很多,各種平台都支援了。
滑鼠拖拉為主的操作,用起來夠人性。
但是很可惜缺了CLI介面的版本。
(給Ubuntu用的,應該只能用在Desktop的模式)
Min.us最大的特色,以Karma的模式衡量用戶與檔案有多熱門。
分享的功能多也夠簡單,推薦大家可以用用看。
看到不少人拿來當圖床。

Amazon Cloud Drive
我自己很喜歡用Amazon的雲端服務啦!因為穩。
最重要的,速度也還不錯。
以免費服務來說,給5GB不算小。
(嗯!我是跟Dropbox比)
但是可惜的是目前只支援瀏覽器運作。
官方沒有另外提供用戶端程式,跟作業系統不能無縫運作。
跟Dropbox或者Min.us比,整個差很多。
CLI呢?更不用講了。
除非我花錢買Amazon Elastic Cloud的服務。
就能配合眾多的API上傳檔案。
(甚至根本不用,把服務啟動成變成標準的SFTP就好)
不過這樣就失去意義了!用AWS不是人人會的。
Cloud Drive附帶的Cloud Player只限美國用,這個可惜!
iCloud
蘋果公司推出的服務,主要是讓iPhoto、Pages等等程式用。
讓編輯的檔案或是系統狀態可以無縫同步。
跟Mac OS X還有iOS綁的很緊,免費空間5GB。
但是不少朋友反應被iOS那些內容的備份吃光光了。
至於CLI?蘋果公司不會搞這個吧!
就看有沒有高手寫出來了。

Google Cloud Storage
Google的雲端儲存服務,跟他們的其他服務綁一起。
也就是所有服務共用一個帳號的空間。
要上傳奇奇怪怪的檔案,用Google Docs的上傳功能上傳吧!
如果你沒有付費升級空間,單一檔案最大1GB。
有花錢?哪怕買最少的20GB,單一檔案可支援到10GB。
這對多數人來說應該非常夠用了。
也有不少人寫了CLI的介面,自己可到Google Codes上面找。

我能想到、也想要用的就是這幾個。
雲端服務太多,註冊一堆帳號好像也沒意義。
不知道使用者有沒有想過:如果雲端儲存業者也會倒?
生物資訊的檔案都非常大,過濾之下很多服務不符合我的需求。
(單一檔案大小限制,就先幫我篩掉了)
例外就是安全、隱私的權限考量。
為了有效使用空間,目前我都只上傳結果的檔案。
而不上傳工作流程中原始的序列檔案。
上面幾個服務,只拿來上傳結果CSV、VCF或是BAM檔都還可以。
*******
我主觀且粗淺的看法就寫到這。歡迎你推薦給我服務業者。
只要單一檔案大,而且可以支援CLI就好。
您也許感興趣的文章:
中國信託用Dropbox分流
2 則留言:
最近雲端好像被炒起來的感覺,不過網路上找了很多都有,沒限制的又要付費,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辦,最近有看到一個國外的livedrive,不知道用起來怎樣,可是要付費,不知道你有沒有用過,還有有中文版的嗎?
很感謝你有這方面的專業也喜歡寫作,又不悋嗇告訴大家這方面的知識。
張貼留言